31
2013
-
05
广东企业多 产值列前茅
作者:
在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游艇企业聚集地中,珠三角地区的游艇制造企业集中程度较高。其中,珠海平沙游艇工业区已聚集游艇制造和配套企业24家,早在2008年其游艇产量就已达到900多艘,销售额突破10亿元。据了解,佛山宝达、珠海江龙、深圳海斯比等一批企业的产值在全国游艇行业中名列前茅。
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汕头、湛江、中山、东莞、江门、阳江、茂名、惠州、汕尾等游艇俱乐部群为支撑的滨海游艇旅游黄金海岸带”。此外,中船集团在广州南沙投资43亿元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
广东省游艇行业协会会长武田认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游艇产业初具规模,成立行业协会非常有必要,通过加强行业指导和规范,促进广东与全国各省区市游艇产业的交流合作,从而推动游艇产业做大做强”。
武田表示,协会能承担起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推动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引进国际游艇先进设计理念、制造工艺、营销手段以及服务方式,同时融合中国元素,推动游艇产业发展,力争把广东打造成中国知名的游艇制造基地、进出口保税基地、展售中心、游艇城、帆船赛事等一系列活动中心,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广东省游艇行业协会于2012年2月正式获得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成立,首批会员单位达到78家,是继上海、海南、辽宁之后的第四家省级游艇行业协会,是由广东省境内从事游艇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代理销售、培训、维修、保养、游艇拥有者、爱好者、科研机构、配件制造等相关经济组织自愿组成的地方性、非营利社团组织。成立庆典当天,协会还特聘了产、学、研方面的14位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政府有规划 难题待解决
“粤派游艇”发展论坛上的众专家一致认为,广东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是未来国内游艇经济的重心。据悉,位于大陆南部的广东,南临南海,与港澳相通,省内海岸线绵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海域的14%,大陆海岸线更长达33681公里,占全国19%。广东拥有大小岛屿1434个,境内河流有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梅江、珠江等,可通航里程达到11844公里。从气候上来看,广东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无冰雪天气,这是国内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区无法比拟的。此外,今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将我省建设成为我国游艇旅游强省”,并计划“建成广州南沙、生物岛、珠海平沙和深圳大鹏湾四个游艇基地”。
广东打造游艇旅游经济强省是一个中长远规划,我们的路还很长,同时面临着国际企业竞争、自主品牌缺失、专业人才短缺和经济实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在“粤派游艇”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毫不避讳地提出了众多阻碍游艇发展的“障碍物”。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很多国内游艇企业在从事为国外知名企业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的工作,仅有少数企业买断国外游艇品牌在中国的生产销售权而进行自主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游艇生产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由此导致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国内游艇企业只能“蚕食”少得可怜的贴牌加工费,却要看着外方合作商“鲸吞”设计、科技和品牌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顾涧清也表示出了担忧。“目前我国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长期招聘的技工数量少,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挖人’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游艇产业兴起时间较短,国内众多船舶、海运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院校中,甚少开设游艇专业和课程,导致我们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维修维护人才的培养,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顾涧清说。
各种配套政策亟待完善,游艇检验及使用的手续繁琐,游艇驾照无法跨省使用,制约了游艇旅游的发展。“一艘游艇想要在我国海域航行,必须向有关部门办理所有权证、船舶检验合格证、国籍证等,在证件齐全的情况下才能购买保险,取得航行资格,但很多国外生产厂家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等原因,无法向购买者提供办证所需的设计图,还有因为缺乏统一的考试章程以及考试管理,各地考取游艇驾照的条件不一、收费不一,不能全国通用。”
下一页
下一页